驱傩

qū nuó
驱傩的解释

1.旧时岁暮或立春日迎神赛会,驱逐疫鬼。始载《后汉书.礼仪志中》:"季冬之月﹐星回岁终﹐阴阳以交﹐劳农大享腊。先腊一日﹐大傩﹐谓之逐疫。其仪:选中黄门子弟十岁以上﹐十二岁以下﹐百二十人为侲子。皆赤帻皂制﹐执大鼗。方相氏黄金四目﹐蒙熊皮﹐玄衣朱裳﹐执戈扬眉。十二兽有衣毛角。中黄门行之﹐冗从仆射将之﹐以逐恶鬼于禁中。"

驱傩的书写
字义分解

读音:qū

[qū]

赶牲口:驱马。驱策。驱驰。 ◎ 赶走:驱动。驱赶。驱寒。 ◎ 强行、逼迫:驱使。驱遣(a.强迫;b.赶走;c.消除,排除情绪)。 ◎ 快跑:并驾齐驱。先驱。前驱。

读音:nuó

[nuó]

行走姿态柔美:“佩玉之傩”。 ◎ 古代腊月驱逐疫鬼的仪式:傩舞。傩戏(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,演员戴木面具,多用反复的、大幅度的程式动作表现请神驱邪、祈福及简单的战斗故事)。傩神(传说中驱除瘟疫的神灵)。

首页
栏目
栏目
栏目
栏目